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一)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一)
藥師山通訊 第101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一)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佛言。比丘入人舍中。當如手在空中無所罣礙。意亦無所著。耳聞可意是為著。聞不可意是為著。有一比丘白佛。可以不可皆著。當云何得道。

佛言。比丘意解。空都無所著。是應菩蕯行。諸比丘聞此語。皆歡喜踴躍。即得無所從生法忍。

◎ 人舍:人居住之處所。

◎ 當如手在空中無所罣礙:應無所罣礙,即自在之意。

◎ 意亦無所著:意念亦自在不執著。

◎ 耳聞可意是為著:執意於耳之聽聞器官,聽其言即是為執著。

◎ 聞不可意是為著:聞性即使不知其音也是執著。

◎ 可以不可皆著:以耳聽聞器官及聞性其音尚不知時,此皆是執著。

◎ 空都無所著:空性是不執著有及無,故心以持佛號即不執著有無,此方法類似空性即是不執著心。

◎ 是應菩薩行:以菩薩道行之。

◎ 即得無所從生法忍:以佛號安住即不執著心。  忍:安住。

【譯文】

比丘進入人居住之處所,其心應無所罣礙,即如手在空中自在之意,意念亦自在無罣。以耳聽聞器官及聞性其音尚不知時,此皆是執著。有一比丘請問佛,那麼該如何修行?

佛言,比丘已經了解。我們心持佛號即是不執著,以菩薩道行事之,比丘聞此方法皆高興。安住於佛號及咒語,即是不執著心之有無。

【說明】

1.如何修行得道?即不執著心之有無,自在無罣心。

2.以菩薩道行之,即度眾生無眾生可度。

3.安住佛號及咒語行菩薩道,此是不執著心之法。

【感言】

1. 離意識心後不執著心及無罣礙心時,須心中持佛號及咒語。

2. 音波由耳朶器官、耳膜、聽覺、聞性、腦、判斷其音之美後有情緒反應,皆是如來藏之作用。這是一串串的由肉身、五蘊、氣身、八識身之運作。聞性只是其中功用之一,卻也不可少,故修行人可以由耳根圓通,以返聞自性方法入空性。請看《楞嚴經》。

【總結】

1. 故此篇說明心不執著,若以耳聞亦是為著,如何不執著修行呢?

2. 此文說明小乘及出家比丘亦須行菩薩道度生,度生須無罣。

3. 同時建議心中持佛號或咒語可以無罣礙,遠離執著有無之心,即可不執著心了。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一)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