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
藥師山通訊 第101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佛言。有羅漢。名憍梵缽。己得阿羅漢道。反作牛飼。弟子問佛。何以故。佛言。是比丘前世宿命時。七百世作牛。今世得道。餘習未盡故。佛語比丘。當念身無常。有一比丘。即報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間極可五十歲。佛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三十歲。佛復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十歲。佛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

佛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一歲。佛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一月。佛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一時。佛復言。莫說是語。復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間。佛言是也。

佛言。出息不還則屬後世。人命在呼吸之間耳。佛語諸比丘。當會坐一切。但當說法語。不能者急閉目聲。守意善聽。可從得道諸比丘。聞佛說此語。歡喜意解。即得阿羅漢道。

◎ 反作牛飼:有作牛吃飼料後反芻之行為。

◎ 餘習未盡:過去生牛習氣仍然未消除。

◎ 當念身無常:內心知肉身生命是有生老病死之觀念,生命隨時會消失。

◎ 念非常:知肉身之命沒有一定歲數。

◎ 呼吸間:生命於呼吸之間。

◎ 出息不還則屬後世:若沒有呼吸則進入下一世輪轉生命。

◎ 當會坐一切。但當說法語:一切,襌定三昧中。法語指定中得佛教導之祕密。

◎ 不能者急閉目聲:不能到此三昧境界,須閉目及閉外之聲塵,以內觀修行。

◎ 守意善聽:可守住意念不妄起,實在遵守此修行。此方法即是制第七識、伏第六識。

◎ 可從得道諸比丘:諸比丘以如此方式可證實自己是得道者。

【譯文】

佛言有羅漢名憍梵鉢,已證阿羅漢道。常作牛吃飼料後反芻之行為。弟子請教釋尊,那是為什麼?佛言。過去生前世做過七百世牛,今世在人間證道,其過去生牛習氣仍然未消除。

佛語比丘,人間須有身無常的念,即生命會隨時變化。有比丘言,我知人命歲數不確定。人間極限有五十歲,有三十歲,有十歲,有一歲,有一月,有一日,有一時。佛言莫如是說。又一比丘言人的生命是呼吸之間。佛言是也。人生命若沒有呼吸時,則是屬下一生了。

佛言語諸比丘。當禪定入三昧定時,會知法語開示眾生。若不能入此禪定者須閉眼耳,內觀自心,守意善聽,即制第七識、伏第六識之方法。諸比丘是須如此修行,可以證實為得道比丘,於禪定中得佛開示教導。歡喜如法修持,即證阿羅漢道。

【說明】

下列是正知見觀念,如人會有習氣及建立無常觀及修行方法。

習氣是第八識種子所現,阿羅漢屬自力小乘修行,無法可解。習氣須求如來消除此習氣,是大乘法才能解決。

人生的生命是無常及修行內觀入無諍三昧,勤苦三昧可以入滅受想定,聞正法精進成就阿羅漢道。

1. 人的異常行為與前世輪迴有關。

2. 生命無常是呼吸之間。

3. 修行須關閉眼耳等六根,以禪定、制心、守意善聽,即是制第七識、伏第六識,證阿羅漢道。

以上是小乘降伏第六識心、控制第七識之修行法,如此進入滅受想定之境。

【感言】

大乘修行者須發願度生,才有下列中的修行過程。

1. 禪定修持不論大乘小乘均如是入門。其修心行之心性、閉上眼耳後意念紛飛、心如跑馬奔騰制不住。可以用數息、念佛、數珠……等方法漸漸安穩其心,由萬念成一念。

2. 念佛速度保持定慧等持,速度慢雜念易起,繼續內觀修持。

3. 五蘊歸空入十方圓明是初地開悟見性時,證空相之性質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等八不之境。

4.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是中觀境證空相不二。

5. 無智亦無得是證空如來藏之境。

6. 自在無礙即現佛莊嚴身相,證十地福慧圓滿度生成就,此是不空如來藏智成就,已經轉識成智之成就。

【總結】

此處是指小乘修行法尚無法見性及解決識種及習氣,只能由禪定內觀,經眼耳到控制生住異滅的念頭(即第七識),伏住煩惱(即第六識)時,即證阿羅漢道。

大乘小乘都由禪定起修,因心及願力不同,方法及果亦不同。

依據《楞伽經》,可分為下列四種禪定:

1. 凡夫禪:凡夫所行禪,計著諸相所觀相,不異觀心。

2. 出世間:觀察義禪(地前位修),觀法無我之諸地相行漸次增進。

3. 菩薩禪:攀緣如襌(十聖修),妄想有二無我(之智)(有所得之智)妄想,到如實處(十地)不生妄想。

4. 如來禪:如來禪又名如來清淨禪,行自覺聖智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三十)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