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八)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八)
藥師山通訊 第86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佛己得道。復有三病六憂。六憂者謂憂六入。三病者謂心意意識虞受故。佛已得道有是憂病。何況餘人。殃罪不畢不得度世。佛業未竟不得度世。

佛棄餘壽二十年。有三因緣。一者用世間人貪身故。二者所教己盡。三者恐惡人誹謗之得罪重故。便取般泥洹。佛度世去。亦不持身去。亦不持意去。但為苦滅耳。地水火風空。常在世間無有斷時。

◎ 有三病:三病指貪、瞋、痴三種無明,心、意、意識(神識)受貪、瞋、痴之無明所覆蓋。

◎ 六憂者謂憂六入:外塵由眼、耳、鼻、舌、身、意六處入於心、意、意識(神識)中,因而煩惱憂煩。心指第八識、意指第七識、意識指第六識。

◎ 殃罪不畢不得度世:殃罪包括因果、業障、怨氣、債務、情債須除去,以清淨心修持可以度生。

◎ 佛業未竟不得度世:修般若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及修一切種智成就,如此有能力如幻可以度世。

◎ 取般泥洹:此處是指入空性寂靜大乘涅槃之處。

◎ 地水火風空:佛的氣身叫五輪氣,分佈於五處,又名金輪,上面有種子字。

【譯文】

佛修證己證道,復有三病六憂。六憂即憂六入,三病即心、意、意識,受貪、瞋、痴三種無明所覆,外塵會由眼、耳、鼻、舌、身、意六處入於心、意、意識中,引發三無明造作業行。

佛己證道果,有時面對此三種無明、憂六入,很是戒心,何況人呢?修行人須以清淨心修持,自己因果、業障、怨氣、情債、債務不了,是不得度世。佛業修行未究竟也不得度世,故須修般若密多(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力、智)及修一切種智成就,如此有能力如幻可以度世。

釋尊提早二十年捨肉身,其原因有三:

1. 不貪人身命。

2. 所教己教完。

3. 恐惡人謗佛因而受重罪,所以入大乘寂靜涅槃之境。

大家以為佛已經離開人世間,其實並沒有離開。釋尊以佛身種智起用,不以人身、不以意身,只為眾生之苦而渡生。佛身內是一種清淨氣又名佛氣,《大日經》叫五輪氣身(分佈於地水火風空輪脈之處),內有無量種子字可以現各種相用,由此可以有能力度眾生。

【說明】

此文說明佛身、人身之不同。

人身有三種無明,使人煩惱痛苦,由人身修道,除去此三種無明,現真心、空性、證道後現佛身。

佛身成就,以度生為願,佛身內的清淨佛氣以五輪方式分佈五處,各處有無量種子字,由是可以有能力度生。

修證過程須懺悔、供養、除障、消業、清淨心、三昧、灌種智、如幻、般若……等多劫修行。尤其修持到清淨心之前是很辛苦的過程,度生的如幻成就須修十般若,如此因眾生需求現各類各樣相用。相是空性的智種子,依度生願力形成種子字,於五輪氣中直接起用。

【感言】

感恩大師簡明扼要說出修行要點。

人身因無明業障覆蓋真心,故人的起心動念到身口意時會夾帶無明業障,現出一些負面、惡意……等各種各樣不同心(妄心)運作,這些心使人痛苦煩惱、夜夜難眠。

佛身己是無無明,以真心(空性)起用,故釋尊以太子出身現人身,以修道、證道、行道、度生的一個實證實修之過程,給世人莫大鼓勵。只是人無法了解佛身的度生法實質即如經典所云,釋尊以各種如幻身於各處教導弟子。此處說明如幻能力須修十般若,待種智成就,種子字在佛氣身中隨時可由空起用、變化自在。

【結論】

由人身修佛身須依次第修行,佛陀三藏經教很完整,建議同修不要盲修,須依教行一門深入,由而入甚深法藏。

因同修根器不同,故方法很多,但其方針有二,即上求佛法、下化眾生。

1. 依佛依法依教遵行,不受心意意識無明業行掌控,隨時觀心,同時懺悔求佛消業。

2. 不捨眾生、依願而行、願滿道成。

願藥師山及相關道場之同修好好修行,入寶山能滿戴而歸,我們是依佛之正法、正知見、正法脈、正精進……修行。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