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十八)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十八)
藥師山通訊 第92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十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舍利弗知一切法語用時語護語守語。佛便謂舍利弗去非時語用。不可寄人故。舍利弗本字優波替。舍利弗。先佛度世去有三因緣。一為宿命盡。二為不欲佛度世去。三為無所復度脫。舍利弗行受人飯巳。還精舍中。言當還債。謂當坐襌念道為償債。不念道為負債行受人施。譬如負債未畢復更取前罪未竟今復造罪。佛言。食人施不可不念道。亦自得復益一切用。是故當償債。

◎ 舍利弗知一切法語用時語護語守語。

  • 一切法語:了知法界之用語。

  • 用時語:渡生時之用語。

  • 護語:護口業、護菩提心。

  • 守語:守三昧,不隨意說法界神通事。

    ◎ 佛便謂舍利弗去非時語用。不可寄人故。

  • 去非時語用:如持咒念佛添福之語。

  • 不可寄人故:不可打擾人家。

此句是佛教導舍利弗持咒念佛添福之語,不可打擾人家或住在居士家中。

◎ 先佛度世去有三因緣:釋尊捨肉身有三因緣。

◎ 一為宿命盡:命盡。

◎ 二為不欲佛度世去:不願佛在世間以肉身渡生。

◎ 三為無所復度脫:所渡已盡,已經沒有要再渡的眾生。

◎ 食人施不可不念道:受施主食物,須念佛功德添福給施主。

【譯文】

舍利弗了解一切法界之用語,如此可以渡生、護口業、護菩提心、守三昧。

佛告訴舍利佛,持咒念佛添福之語,不可打擾及入住居士家。

舍利弗,釋尊捨肉身有三因緣,一為命盡,二為不願佛在世間以肉身渡生,三為所渡已盡,沒有因緣可渡之眾生。

下列舉例說明修行受施後,如何用念佛方式或持咒為眾生添福,此即為「去非時語用」,即佛說舍利弗「去非時語用」。

舍利弗本名優波替,舍利弗持缽受飯完回精舍中,即說受人飯食,須以坐禪念佛功德奉送給施主添福,若是不以念佛功德給受飯施主,即為欠債。如是前債未清,今又添加債務,如何是好?

故佛言接受人的物品及食物須要以念佛功德給施主,如是自然可以益於施主,且修行者不欠債。

【說明】

舍利弗修行者已經了解法界渡生的儀規、護口業、守三昧、為護菩提心之故,在人界渡生時以托缽方式,並以念佛功德奉送給施主添福,如此如法不欠債,此種方式叫去非時用語。

【感言】

修行到本尊相應時,須守口業、三昧及護菩提心,並須尊重法界戒規。

人界渡生時亦須知以念佛功德奉送或迴向給供養道場的香客及贈送物資的同修。

【總結】

人界修行者面對渡生時須了解法界儀規及自身所學處的儀律,隨次第增長,慈悲喜捨心為眾,不捨眾生心,以菩提心為要。

但是,法界有公平正義,不如法時會承受法界之反撲,其必有原因。

法界一旦債務產生,來生必須以某一種方式償還,故釋尊在此特別強調債務之事,渡生的修行者須明白此事。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十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