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八)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八)
藥師山通訊 第100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佛言。羅漢有兩輩。一名舍沬。自憂身得道。即欲度世去。二輩隨衛皆得度脫。佛與羅漢俱。行三十七品經。譬如燈火。佛計挍知有幾事。知其本末守而滅之。阿羅漢不計本末。直而滅之。佛譬如順樹從本至末。分別知之。阿羅漢行。譬如從末至本。從本至末者。計本空從不知空者不得道。

◎ 兩輩:兩類、兩種。

◎ 自憂身得道:煩惱人身,故由苦集滅道修行得解脫。

◎ 即欲度世去:即想離於世間、遠離人群。

◎ 皆得度脫:已經入滅受想定或受空無之禪樂,可以解脫苦。

◎ 佛計挍知有幾事:計挍指了解分析。此句指佛以正知見說明及分析。

◎ 知其本末守而滅之:本末指心的源頭。此句指修行修心及護菩提心,須將源頭之無明垢衣破除,真心即現。

【譯文】

佛言。羅漢有兩類。第一類名舍沬,憂慮人生是苦集之事,而入修行之道法,即欲離世間入斷滅法以解脫。第二類名隨衛,入斷滅解脫,且執著入禪樂即入空無之境。

佛與羅漢皆俱須修三十七道品。此道品如燈火,為修行人所依。佛了知根本之修行法是修心除妄,即須守菩提心滅惡念,並要有度生心。阿羅漢直接以斷滅法,伏住煩惱入滅受想定。佛會依次第由本至末,分別依眾生根器教導。阿羅漢修行不論是由苦入道或入空無,都無法證空性,故佛以正知見說明,若如此修是落入空無,即永不得道。

【說明】

羅漢修行法有兩種。一種是憂苦人身而入修行之道,觀四聖諦苦空無我。另一種以入空無,以禪樂為修,一旦入空無此法永不得道。

佛了解修行事,須守護菩提心,並將惡念除去,以次第修行分別教導。

佛及羅漢都須依三十七道品修持,其心不同,果即不同。

【感言】

因願力不同,修行都以三十七道品法而證道之果卻不同,此段文說明很清楚。

【結論】

1. 羅漢以斷滅法伏煩惱,此只抑制伏第六識之枝末無明不起,斷第七識流不入。

有些羅漢又因執著禪樂及入空無(木頭空),由此不得成就。

2. 若能入空後再以空法度生,即稱大阿羅漢又名迴心阿羅漢或尊者。

3. 佛是正等正覺的成就者,已經具一切種智成就。修行須經歷過菩薩道過程,以菩薩如幻法度生,破無明、消業障、守善意念,依次第修般若、修智種子及種智之智慧,如此才能成修行成就的佛。其根本之道是將妄心除垢,修成為真心、並護此真心後,須發慈悲度生,此即菩提心。

【總結】

1. 此段說明羅漢修行與佛菩薩法根本是因修心及願力之不同。

2. 佛有三十二相,羅漢只有三十相,其差別為頭髺及蓮花。此即是種智修持之影響,而使修行者有不同之果。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