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二)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二)
藥師山通訊 第94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二)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佛言。昔有一比丘。坐襌行道。佛弟難陀飲酒醉。數往來到其邊歌戲。比丘白佛言。我欲避之去。佛言語。不須是難陀於今當得道跡。佛即遣阿難往到其家。摩訶迦葉隨其後。舍利弗為說經。目犍連現神足。難陀便歡喜。即得道跡。佛說比丘行道當但堅心者何憂不得道。比丘聞佛說此語。歡喜意解便得阿羅漢。

◎ 坐襌行道:禪定修行。

◎ 道跡:修某種法成就,此處是小乘阿羅漢道成就。

【譯文】

佛言:有一比丘,以禪定修行。佛弟子難陀飲酒醉醺醺,並經常到歌聽戲。比丘白佛言:不喜此行為,躲避此人。

佛言:不須如此。難陀必可修道成。佛即遣阿難到難陀家,摩訶迦葉亦到。舍利弗說經,目犍連用神通變化,使難陀歡喜,由此精進修行成道。

佛說比丘修行時須堅定心,何憂慮修行不成就。比丘聞佛說此語,了解精進修成阿羅漢。

【說明】

此文說明比丘不能接受佛弟子飲酒醉醺醺及看歌聽戲之行為,釋尊以神通變化使難陀相信歡喜且精進修行成就阿羅漢道。

小乘比丘已經是入門行者,行為端正為凡夫楷模,須守比丘戒,故飲酒及酒店歌舞劇院是不宜進出入。

大乘維摩詰菩薩入酒店歌舞劇院是普渡眾生,已經如幻成就,諸業不染於心。二者行事風格不同,其心之運作亦非外人能知。

故建議初學修行者仍然以比丘守律儀為佳,除非如幻成就不著於心的大菩薩如維摩詰、釋尊或有緣遇到之大修行者,其已可以來去自如則不在此話下。

【感言】

道場中同修們各各個性不同,常常聽到因看不慣XX人的行為及說話,或是在道場相處不融洽,怪罪道場不好,所以不上道場修行。上面比丘亦如是,此是顯出比丘心中有戒律,但同時亦有驕慢業。若有怪罪道場,道場何其無辜及有罪,仍然是自己的意識心起念。道場及世間任何處,只要人對境互動時,業力牽動使然,作意形成或惡緣顯現,便會有矛盾、不舒服,由於學佛,由內觀、省思、改變自己,才是修行,再度以平常心相處即可。

道場是接納凡夫俗子之處,修自己的心及懺自己的過去,此生可學習改過之處所,須珍惜此處之道場。

【總結】

十方道場廣納各界人士、不捨眾生、隨緣渡眾。主事者怎可因眾生之業而嫌棄呢?道場之佛菩薩不會如此的,但是須了解法界有公平正義之事。

總之,只要眾生有願入佛門,佛門廣開,精進修行,必有合適之法,依根器而修,教導同修,使之早證菩提。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二)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