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九)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九)
藥師山通訊 第100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九)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佛言。阿羅漢有盛陰無五陰。所有皆現但不著耳有色痛癢思想識無生死。佛言。阿羅漢有為默以得阿羅漢有三相。一者不犯身口意。二者三毒滅。三者衣食不用作好。但滅飢寒意。有是三因緣。便能變化自在意。不著衰故不得自在。佛言。意但當分別六衰。不當著著便不得道。

佛言。阿羅漢飛行有二因緣。故令人不見。一者恐人見便多供養。二者恐惡人嫉妒之。佛言。現神足復有兩福。一者人見飛行。便精進念道。二者從人受施令得大福用。是故現神足。意喜故便得大福。

◎ 阿羅漢有盛陰無五陰:盛陰指色受想行識,無五陰指已經可以伏住五陰之妄心。

◎ 所有皆現但不著:五陰皆有作用,但不執著五陰。

◎ 耳有色痛癢思想識無生死:由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可以伏住意念,且因情緣已了可以解脫,已經不再輪迴生死。

  • 色:眼根、眼識。

  • 痛癢:受,即耳鼻舌身。

  • 思想:第六識、第七識。

◎ 阿羅漢有為默以得阿羅漢有三相:默是不說自己得道,三相是三種行為表相。

◎ 不犯身口意:持戒守住身口意。

◎ 三毒滅:伏住貪瞋痴不起。

  • 三毒:貪瞋痴。

  • 滅:伏住不起。

◎ 衣食不用作好。但滅飢寒意:不執著美衣錦食,只要可以解飢避寒即是。

◎ 不著衰故不得自在:衰指貪瞋痴慢疑淫須減少。

  • 不著:不執著。因執著此貪瞋痴慢疑淫會不自在。

◎ 意但當分別六衰:第七識即可使貪瞋痴慢疑淫流入第六識,起分別妄想。

  • 意:第七識。

  • 分別:第六識。

◎ 不當著著便不得道:不當著指不要有各種執著之心。

  • 著:執著。

  • 不得道指不能成就阿羅漢道。

◎ 阿羅漢飛行:飛行指神通,阿羅漢有神通力。

【譯文】

佛言。阿羅漢有用色受想行識之五陰,但已可以伏住五陰。所有妄念皆現,但不執著,如由六根之色受後,第七識可以斷意識流,第六識不起分別判斷之意,且情緣已了,即可以不再輪迴。

佛言。阿羅漢不說自己得阿羅漢道,須有三相可證成就。一者不犯身囗意,二者貪瞋痴三毒伏住不起,三者不執著錦衣美食,只要維持基本生活。此三相行為,故為有度生之因緣而現神通力,以不執著心故,便能變化自在之神通。若貪瞋痴慢疑淫減少,仍不得自在。佛言此是第七識種子流住生使第六識可分別貪瞋痴慢疑淫。此是不應當有各種執著心,若執著便不得道法,修行不成阿羅漢。

佛言。阿羅漢有神足通之二因緣,不欲使人了解。一者恐人了知便多供養。二者。遭惡緣人嫉妒。佛言。現神足通有兩福,一者有神足通力後,便精進念道。二者接受他人布施,使施主增福田。是故現神足通。常常意念正向,以隨喜之心度生、此修行之法由故得大福報。

【說明】

阿羅漢能控制第六識不受外塵引起心念意動,同時第七識控制種子流住生不入第六識,不起分別妄想。若有修行者能如此制心且不執著,即可自在變化心識,由第六識起念力,以願力度有緣眾生。

阿羅漢有神通後,須守三昧戒,故有兩種福,一則自己更精進修行,二者為施主增福。

【感言】

此處了知修行小乘羅漢以斷滅法伏住妄心,須以不執著心,面對如錦衣美食及他事。意念控制修行很重要,平時須有正向心,抑制負面心不起。阿羅漢道亦是可修大褔報之法,故守住身口意念,三毒制止,這是小乘法修持。

凡夫意念紛亂,妄心起伏不定,心緒隨八識運作,隨著業力行事。我們若是皈依佛法僧後,須學習制心、降服其心、清淨心、慈悲心、柔軟心、潤澤心……修習波羅密多,依次第修行,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心路歷程,了知實證佛法之一二,這是大乘法修持方式。

目前同修正在漫漫長路中面對自己的心路歷程,很是辛苦,唯有求佛,依佛、道場、善知識所教,平時須修十善累積福報,以定修心、修三昧、修慧,如此能由泥沼垢染中拔出。道場如燈塔是明燈,心生光明處是調伏心意識,解內心煩惱了脫生死增智慧處。

【總結】

此文指修成阿羅漢也是須制心(第六識)、制意念(第七識),降服其心,尤其須斷情緣之修持。

阿羅漢再進一步有度生之願,並以空法願力度生,即為大阿羅漢或迴心阿羅漢、尊者。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九)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