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七)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七)
藥師山通訊 第99期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七)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經文與註釋】

佛言。調達但教人作福。不教人行道。佛教人作福持戒守意。得道乃止。調達自意生念。我當現神足。於國王阿闍世所。王隨我。餘人亦皆當隨。我便化作一白象。獨出入宮。復化作一小兒。端正無比。便上王膝上。王大愛之。王見調達所作如是。王意呼調達勝佛。王便隨調達所語。王吏民及未得道沙門。悉隨王至調達所問事。調達便至佛所言。佛年老。可不須復教諸弟子。調達便呼舍利弗去。及諸沙門去。調達癡貪有是惡意。因亡神足。

佛言。癡人所作顛倒非諸佛法。調達自意念言。我當飛去。人見我飛悉當隨事。我因欲飛去。便不能復飛。調達不能自覺亡神足時。即有婆羅門行等心便從第一天上來下語舍利弗。調達以亡神足。佛語神利弗。調達欲呼汝重令得罪。佛語天言。調達未得神足。我知當亡之。何況至今。佛言。人不當貪。調達但坐貪故。亡失神足。

◎ 調達但教人作福。不教人行道:調達即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只教修福,不教人修行證道法。

◎ 佛教人作福持戒守意。得道乃止:釋尊教人修福、持戒、制心到修行得法時,並止息一切惡念。

  • 止指止息一切惡念。

  • 道:指修行方法。

    ◎ 調達自意生念。我當現神足:提婆達多以妄心生意念,想以神足通現之。

    ◎ 調達癡貪有是惡意。因亡神足:提婆達多有癡及貪業,常有惡意念起,神通能力會失去。

    ◎ 癡人所作顛倒非諸佛法:因癡業行事,無法入空性,此非真實、非佛法。

    ◎ 人見我飛悉當隨事:人欲見神通力會跟隨提婆達多。我飛指神通力。隨事指跟著貪著神通力的人。

    ◎ 我因欲飛去。便不能復飛:欲飛指神通力。提婆達多想以神通力行事,卻沒有神通了。

    ◎ 調達不能自覺亡神足時:提婆達多並不明白自己神通能力消失了。

    ◎ 人不當貪。調達但坐貪故。亡失神足:修行人不能有貪念、提婆達多執著貪念,故失去神通力。

    【譯文】

    佛言。調達教人作福報種福田,不教人修行。佛教人作福報、持戒、守意,直到得道。調達以意念起神足通,於是阿闍世王喜神通力,即跟隨調達,餘人亦隨之。此時調達可以命令白象、獨自入宮,又可以命令小兒,坐在王膝上,國王大愛之。國王見調達所作之神通,認為調達修行勝於佛,國王便依順調達。國王官吏民眾及未成就沙門去調達處所問事,調達便到佛所言,釋尊已年老,已經不需要再教導弟子了。調達亦找舍利弗及沙門去。調達因具癡及貪業等惡念,神通能力已消失了。

    佛言。因痴業故人所作行為顛倒,因行事顛倒已是非佛法。調達自認仍有神通,還以神通行事,希望眾人亦跟隨之,卻不知已失去神通能力。此時婆羅門等修行人從天界出定中告訴舍利弗,調達失去神通力。佛語舍利弗,調達想使你跟著他以神通法行事由而得重罪。佛語天界婆羅門言,調達沒有神通了。我知其果報,何況已到今。佛言。人不應貪念,調達是因貪念失去神通。

    【說明】

    1. 調達只教人作福報種福田、不教人修行、持戒,故所教非佛法。

    2. 調達神通力失去是因貪、癡之業,障礙本心之清淨之力。

    3. 神通力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神通是清淨心自現之境,如明鏡自現之相,這是真心本自有的能力。菩薩道也以此清淨心、悲願度生,魔卻因有貪業,非以悲願度生。二者之心本是不相同。

    【感言】

    上述調達亦名提婆達多,經典中多有提到此人,且其行為常常與釋尊背道而馳,並喜驕慢、比較、分別心及破和合。《法華經》、《阿含經》及其他經中都有提及。所有道場中只要有修行處,類似提婆達多此狀況行為比比皆是,但釋尊稱提婆達多是釋尊的善知識,幾次陷害釋尊,想用這些事激怒釋尊破道業,都無法成功。

    釋尊慈悲待之,心不瞋恨,因釋尊已是修行成就者,心無罣礙無有顛倒,同時也告訴住持及修行大悲心修行者,我們亦是同樣須歷經度生道業中的魔考過程。

    1. 修行人須修持清淨心一段時間,自現神通之力,但又因執著及貪神通及痴業等無明,使人又陷入業力中,故神通力盡失。初期之修行時,面對感應及相應須能分別其不同,終須修真心,以不生驕慢、不貪神通、不執著心行事,才能渡過此期,不貪神通才能用神通。

    2. 修行人以般若波羅密多修持,可以分四階段次第得成佛之成就。

    A. 初地得報身佛加持教導,修持各種三昧。

    B. 八地修如幻三昧。

    C. 十地修種智度生。

    D. 成化佛果位。一切種智成就,得諸佛授手灌頂,證自坐大寶蓮花座,空有不二福慧圓滿俱足。

    【總結】

    1. 修行人是以修心、度生為要。故以戒為師、以律行儀、次第行之。清淨心自顯覺知,但不可執著喜愛神通事。神通妙用是為度眾以度生無痕、不執著事相為要,故須依次第修行,完成自度度他覺性圓滿、福慧俱足菩薩道之修持成佛果,此才是正等正覺的修行。

    2. 依《法華經敘》,提婆達多後受果報入地獄道輾轉修行,最後為釋尊授記為天王如來。三人是由業修成果,終究要面對自己的心及面對情境問題,須克服一切心結為重點,保持善念善行,並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願。

    佛說處處經白話註解(二十七)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藥師山 紫雲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