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雜阿含經卷第三白話註解(4)
雜阿含經卷第三白話註解(4)

藥師山基金會會訊 第2期

雜阿含經卷第三白話註解(4)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藥師山 寶海居士 白話註解


(八一)富蘭那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耶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有離車名摩訶男,日日遊行,往詣佛所。時彼離車作是念:“若我早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識比丘皆悉禪思。我今當詣七庵羅樹阿耆毗外道所。”即往詣彼富蘭那迦葉住處。

  時富蘭那迦葉外道眾主,與五百外道前後圍繞,高聲嬉戲,論說俗事。時富蘭那迦葉,遙見離車摩訶男來,告其眷屬,令寂靜住:“汝等默然。是離車摩訶男,是沙門瞿曇弟子。此是沙門瞿曇白衣弟子,毗耶離中最為上首,常樂寂靜,讚歎寂靜。彼所之詣,寂靜之眾,是故汝等應當寂靜。”

  時摩訶男詣彼眾富蘭那所,與富蘭那共相問訊,相慰勞已,卻坐一面。時摩訶男語富蘭那言:“我聞富蘭那為諸弟子說法:‘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世有此論,汝為審有此,為是外人相毀之言,世人所撰?為是法,為非法?頗有世人共論,難問、嫌責以不?”

  富蘭那迦葉言:“實有此論,非世妄傳。我立此論,是如法論。我說此法,皆是順法,無有世人來共難問而呵責者。所以者何?摩訶男,我如是見,如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

  時摩訶男聞富蘭那所說,心不喜樂,呵罵已,從座起去。向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向與富蘭那所論事,向佛廣說。

  佛告離車摩訶男:“彼富蘭那為出意語,不足記也。如是富蘭那,愚癡、不辯、不善、非因,而作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所以者何?有因有緣眾生有垢,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有垢?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惱。摩訶男,若受、想、行、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不離樂,是故眾生於識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惱。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清淨?摩訶男,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識而生厭離。摩訶男,以受、想、行、識,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於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時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知法及重擔,往詣觀欲貪,

生及與略說,法印富蘭那。

註解:

  • 毘耶離: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東北部,在恆河北岸,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耆國的首都,這個城內主要的種族叫離車,是跋祇族的一部。另譯為「毘舍離」、「鞞舍離」、「廣嚴城」。

  • 閣講堂:佛陀的道場之一,在毘舍離城北邊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講堂。又譯為「高樓臺觀」、「大林精舍」、「普集講堂」。

  • 離車:古代居住在毘舍離城的剎帝利種族名。佛世時此種族實施共和制,頗為富強,佛陀涅槃後,此族的民眾也分得佛舍利,起塔供養。

  • 知識:認識的人;朋友。

  • 阿耆毘:「邪命」的音譯,即以邪法生活。這裡形容以邪法生活的外道。

  • 外道:佛教以外的宗教。另譯作「異學」。

  • 富蘭那迦葉:外道六師之一,否認善、惡的業報,認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種種惡事不會有罪報;作種種善事,也不會有好報。可說是無因果、無道德論者。又譯為「不蘭迦葉」。

  • 白衣:在家人。古印度的在家人多穿白色衣服,因此以「白衣」稱之。

  • 汝為審有此:你是真有這樣的論點嗎?審是知道、推究的意思,引申為推究事情是否為真。

  • 有離車族(昆舍離國之剎帝利族),一位名叫摩訶男。他每天都遊行,也前往拜訪佛所住。有一天,那位離車,曾作此念:「如果我早訪世尊所住的地方的話,世尊以及認識我的比丘們,都在禪思中(不可打擾他們)。我現在應該往詣七庵羅樹的阿耆昆外道之處才對。」(課形外道)。因此,他就往諾富蘭那迦葉的住處(六師外道之一)。

  • 這時富蘭那迦葉外道之眾之主,乃被五百位外道圍遶,都高聲嚷嚷而在嬉戲,都在論說俗事。富蘭那迦葉於此時,遙見摩訶男向所住的地方來。他就叫諸眷屬安靜下來。他說:『你們要肅靜,不可作聲!來的人就是離車王族的摩訶男,是一位沙門瞿曇的弟子。是沙門瞿曇的白衣的弟子(在家信徒)。在昆耶離國中,乃最為上首的人物。常樂於靜寂,讚歎寂靜,其所參詣的地方,就是寂靜之眾。因此之故,你們應該要肅靜!』

  • 此時,摩訶男已到達那些外道的群眾,和富蘭那的住處。和富蘭那相互合掌問訊,互相慰勞(講客套話)問安後,就退坐在一邊。這時,摩訶男向富蘭那發問:「我曾聽說:富蘭那,你為你的弟子們說法時,都說:『眾生乃沒有因緣,而自會有垢穢。眾生沒有因緣,自會為清淨。』現在世間上,有這一種論。你想想看,這些話,到底是外道的人互相譭謗之言呢?而世人所撰的這些言論,到底是正確之法呢?或者為非法呢?是否有人共議論而難問(提出問題),而嫌責你的嗎?」

  • 富蘭那迦葉說:『確實有此論。並不是世人之妄傳,我就是立此論之人,因為這是如法之論。我所說的此法,都是順著正法,並沒有人來到此處來難問、呵責。為甚麼呢?摩訶男啊!因為我乃如是而見,如是而說之故。所謂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

  • 這時摩訶男聽富蘭那所說之語,心裏上覺得不甚喜樂,呵罵幾句後,就由座站起,腳步向著世尊所住的地方邁進。到後,行禮如儀(頭面禮足),退坐在一邊。他就將剛才和富蘭那所論之事,向佛廣說(詳細稟明)。

  • 佛陀聽後,告訴摩訶男說:『那位富蘭那所發之言,是不足記取的。像這一類的富蘭那,乃為愚癡,不辨明是非,不善,非有因而作此說所謂「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為甚麼緣故,我會說他立此論為愚癡而不辨是非呢?因為有因有緣,眾生才會有垢穢,有因有緣,眾生才會清淨的。』

  • 『摩訶男,由於甚麼因緣,眾生會有垢穢?何因何緣,眾生會為清淨呢?摩訶男,若是色一向(本來)就是苦,就是不樂,不是隨樂,不是樂所長養,可說就是離開樂,眾生不可能因此而生樂的貪著。但是由於色並不一向就是苦,並不是非快樂,隨于樂,長養樂,不離樂,因此之故,眾生會對於色而染著。由於染著之故,會被系縛(綁住),因為系縛而有煩惱。同理受想行識異如上述道理,這名叫做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摩訶男啊!由於甚麼因,甚麼緣,眾生會清淨呢?摩訶男,如果色,一向就是樂,並不是苦,非隨苦,非憂苦所長養,離開苦的話,即眾生就不應因此色,而生厭離。但是色一向(本來)非樂、是苦、隨苦,是憂苦之所長養,不離開苦。因此之故,眾生會厭離色。由於生厭之故,就不會樂色,不樂色之故,會得解脫。受想行識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叫做有因有緣,而眾生會清淨!』

    這時,摩訶男,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禮佛後,離開該處。

  • 知法經,以及重擔經,往詣經、觀經、欲貪經,生經,以及略說,法印經、富蘭那經。

    雜阿含經卷第三白話註解(4)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藥師山 寶海居士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