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雜阿含經卷第四白話註解(3)
雜阿含經卷第四白話註解(3)

藥師山基金會會訊 第8期

雜阿含經卷第四白話註解(3)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藥師山 寶海居士 白話註解


(九二)憍慢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舍衛國有憍慢婆羅門止住,父母種姓俱淨,無瑕點能說者,七世相承悉皆清淨。為婆羅門師,言論通達,諸論記典,悉了萬名,解法優劣,分別諸字,悉知萬事久遠本末因緣,句句記說。容貌端正,或生志高,族姓志高,容色志高,聰明志高,財富志高,不敬父母、諸尊師長。聞沙門瞿曇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聞已作是念:“我當往彼沙門瞿曇所,若有所說,我當共論。無所說者,默然而還。”

時憍慢婆羅門乘白馬車,諸年少婆羅門前後導從,持金柄傘蓋,手執金瓶,往見世尊,至於園門,下車步進。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圍遶說法,不時顧念憍慢婆羅門。時憍慢婆羅門作是念:“沙門瞿曇不顧念我,且當還去。”

爾時世尊知憍慢婆羅門心念,而說偈言:

“憍慢既來此,不善更增慢,

向以義故來,應轉增其義。”

時憍慢婆羅門作是念:“沙門瞿曇已知我心。”欲修敬禮。

爾時世尊告憍慢婆羅門:“止,止,不須作禮,心淨已足。”

時諸大眾咸各高聲唱言:“奇哉!世尊,大德大力!今此憍慢婆羅門,恃生憍慢,族姓憍慢,容色憍慢,聰明憍慢,財富憍慢,不敬父母、諸尊師長。今于沙門瞿曇所,謙卑下下,欲接足禮。”

時憍慢婆羅門於大眾前,唱令靜默,而說偈言:

“云何不起慢?云何起恭敬?

云何善慰諭?云何善供養?”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父母及長兄,和尚諸師長,

及諸尊重者,所不應生慢。

應當善恭敬,謙下而問訊,

盡心而奉事,兼設諸供養。

離貪恚癡心,漏盡阿羅漢,

正智善解脫,伏諸憍慢心,

於此賢聖等,合掌稽首禮。”

爾時世尊為憍慢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如佛世尊次第說法,說佈施、持戒、生天功德,愛欲味患,煩惱清淨,出要遠離,諸清淨分,如是廣說。

如白淨衣,無諸黑惡,速受染色。憍慢婆羅門即於座上,解四聖諦,苦、集、滅、道,得無間等。時憍慢婆羅門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于正法中,得無所畏。即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我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不?”

佛告憍慢婆羅門:“汝今可得于正法中出家,受具足。”

彼即出家,獨靜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得阿羅漢,心善解脫。

註解

  • 一位憍慢婆羅門住在舍衛國,他的父母的出身、種姓,均為清淨(良好的家庭),並沒有瑕點可言。祖先七世相承,都是非常清白的世家。是婆羅門的老師,通達諸言論,上萬的諸論記典,都能了達。也能了解法之優劣,能分別諸字。均能了知萬事的久遠以來之本末因緣,也詳知每句記說,容貌也非常的端正。

  • 然而或因生性志高,族姓志高,容色志高,聰明志高,財富志高之故,並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前輩,不敬重師長。

  • 他聽人說沙門瞿曇,在於拘薩羅國遊行到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他聽到此消息後,曾作此念:我應該到那位沙門瞿曇之住處。如果他有甚麼法要對我說的話,就應和他辯論,假如沒有甚麼法可說的話,就默然而回來。

  • 這時,憍慢婆羅門,乘坐在白馬所駛的車輛,有好多年輕的婆羅門,前後引導隨從。有的持金柄的傘蓋,有的手執金瓶,就這樣的去見世尊。他們到了園的門之前,就下車步行而入。

  • 這時,世尊在大眾圍遶下,正在說法當中,並沒有時間去顧念憍慢婆羅門。因此,憍慢婆羅門乃於此時,生起此念:沙門瞿曇並不顧念於我,我應回去。這時,世尊知道憍慢婆羅門的心念,就說偈而說:

  • 憍慢你既然到此地來了,為甚麼不善於處理其目的,而更又增加憍慢呢?你乃抱著你所謂正義之故而來,就應該轉增而伸其義才對。

  • 這時憍慢婆羅門心想:沙門瞿曇已經知道我心內所想之事。我就應該去敬禮他。這時世尊告訴他說:止!止!(不要!不要!)不須要禮拜。你的心已淨就夠了。

  • 諸大眾們此時都高聲而說:奇哉!世尊!真有大德大力!這位憍慢婆羅門,乃依恃他的出身而憍慢,依族姓而憍慢,依容色而憍慢,依聰明而憍慢,依財富而憍慢。同時,因嬌生慣養之故,不敬父母、諸尊、師長。然而現在于沙門瞿曇之處,卻一變而為非常的謙卑,異常的低聲下氣,欲行禮拜佛足之大禮。

  • 他問:對於甚麼人不可以起憍慢?對於甚麼人應該要起恭敬心?對於甚麼人要慰諭他?對於甚麼人要善於供養?

  • 對於父母,以及兄長、和尚(親教師),和其他諸師長,暨諸尊重者(指品德兼優的諸善知識),都不可以生起憍慢之心。應該要好好的恭敬他們,自己要謙卑,而去請安。要盡心去奉事他們,同時也要設種種的供養,去供養他們。

  • 離開貪瞋癡之心,已漏盡的阿羅漢(無煩惱可漏),乃以正智而善能解脫,而降伏諸憍慢之心。對於這種賢聖等人,應該要合掌,稽首禮拜。

  • 此時世尊也為了憍慢婆羅門而說種種之法,啟示教誨,令其得到法喜。所謂如佛世尊通常教化眾生之次第說法。如說佈施、持戒、生天的功德,以及愛、欲、味、患等煩惱之清淨之法,和怎樣出要(離生死之要道)、遠離等諸清淨分。像這樣的廣說,好像白淨之衣裳,並沒有諸黑點之惡,很快就會納受染色那樣,憍慢婆羅門就在法座之上,瞭解苦集滅道之四聖諦,而得無間等(通達,證悟)。

  • 此時,憍慢婆羅門,因之而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已度脫諸疑惑,不依他緣而得度,在於正法中,得到無所畏懼的境地。他於是就從他的座位站起,整一整其衣服,向佛行禮,合掌而向佛陀說:我現在是否可以在正法當中出家,受具足戒嗎?

  • 佛陀告訴憍慢婆羅門說:你現在可以在於正法當中出家,受具足戒。

  • 這位婆羅門就這樣的出家,就獨自一人在閒靜之處,去正思惟出家學佛之所以(因由究竟):善男子剃除鬚髮,穿著袈裟,乃由於正信而從家庭到了沒有家庭(非家)而為出家人,而學道,而得阿羅漢,而心善解脫。

    雜阿含經卷第四白話註解(3)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藥師山 寶海居士 白話註解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