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圓覺經》中論空觀(奢摩他)、假觀(三摩缽提)、中觀(禪那)的修觀方法
圓覺經中論空觀(奢摩他)、假觀(三摩缽提)、中觀(禪那)的修觀方法

藥師山通訊 第27期

圓覺經中論空觀(奢摩他)、假觀(三摩缽提)、中觀(禪那)的修觀方法

█藥師山 紫雲居士


由圓覺經中的佛告威德自在菩薩一文中了知修行依三方法(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可以成圓覺。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 悟淨圓覺:悟到「清淨的圓覺」即不垢不淨的本心。圓覺:圓滿覺悟,包含悟入空性即由空起用。
  • 淨覺心:較清淨的意識心(第六識)。
  • 取靜為行:取「靜心」的修行方法(此類似止觀中修止的方法。先摒除萬緣,使內心安靜,然後入定,先離塵境出五蘊身入名色身,以第六識之定力,不著名色中諸種名、相、符號而住於靜定之中)
  • 由澄諸念:並澄靜第七識的各種念頭,達到第七識完全不動則進入第八識。
  • 覺識煩動:「覺識」指第八識,因為其為識之第一,故稱為覺識。「煩動」是返歸不斷向內觀照之義。此為第七識返歸內觀到第八識,由第八識再不斷向內觀(覺識煩動)。
  • 靜慧發生:一直到靜慧發生(寂靜的頂端,即寂滅現前)。
  • 身心永滅:再繼續內觀則身心客塵從此永滅。
  • 內發寂靜輕安:便能內發寂靜輕安(即黑漆筒或黑洞境界即禪宗所說無明巢窟。)
  • 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再繼續內觀,由於寂靜力的緣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會於其中顯現 (即悟空、開悟、十方圓明),好像鏡中現像一樣。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到不垢不淨真淨的本心即為圓滿覺悟的境界其方法如下:以較清靜的第六識心先使心安靜,然後以內觀功夫使第七識念頭澄清,再不斷觀照到諸識源頭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此時入寂滅現前,由此處能現黑漆筒(禪宗所說無明巢窟),繼續內觀破此黑漆筒,即現十方圓明,忽然超越世間及出世間如明鏡中現像一樣,此種方便法名奢摩他(即空觀,一般是指對空的觀念、看法,但在此是講悟空性的修行方法)。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滅,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淨覺心:清淨的第六意識心。
  • 知覺心性:觀知覺心(即此第六識心)。
  • 即起諸幻、以除幻者:【即起諸幻】由空(若不能由空則持本尊咒或持種子字等)起如幻觀。【以除幻者】」用以消除意識心的虛幻(如持咒滅識心)。
  • 變化諸幻而開幻眾:【變化諸幻】指由於無明逐漸消除之後,可由自心改變諸種幻心、幻相(如因持咒則內心狀況不斷改變接近本尊之相)。【開】:開顯幻化。【幻眾】:所成相似於眾生之像(即本尊像,此本尊像屬於依他起性)。如經過不斷長期的「持咒」則因佛力加持,自不斷變化相最後由自心顯現本尊相。
  • 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由於能觀如幻之故,內心便能發大悲心及輕安心。(若觀空無,則不會有悲心)。
  • 彼觀幻者非同幻故:一切菩薩從此開始的工作,本尊的修行也漸次增進。此菩薩觀虛妄的體性與一般塵境的虛妄不同。
  • 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其所觀之本尊非同一般世間的幻觀(因有佛力加持),一般世間的幻觀皆是虛妄的。但本尊及幻觀也都是幻。
  • 幻相永滅:本尊修行有相當成就之後,幻相永滅 (已進入麻、繩的世界,妄蛇不會再出現)。
  • 如土長苗:本尊所做的工作就如諸菩薩所成就的妙行一樣(不是凡夫的行為),好像土地長苗庇蔭大地。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到不垢不淨真淨的本心即為圓滿覺悟之境。若能以清淨的識心或自心,觀諸根塵境如夢幻(可由自性起幻觀,亦可由後得智接近自性起幻觀,如打手印持咒),用以除去虛幻的意識心。由自心變化的幻相中,心中現出本尊相,因內觀眾生如幻之故生悲心。一切菩薩由此行菩薩道漸次增進,此菩薩觀虛妄的體性與一般塵境的虛妄不同,其所觀之本尊非同一般世間的幻觀(因有佛力加持),一般世間的幻觀皆是虛妄的。但本尊及幻觀都是屬幻化。由此諸菩薩圓滿成就妙行,本尊由空顯現就如土地長苗庇蔭大地,此方便法即假觀的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 悟淨圓覺:悟到真淨的不垢不淨的真心,達圓滿覺悟。
  • 淨覺心:清淨的意識心(指第六識心)。
  • 幻化:如幻法、假觀。
  • 諸靜相:以靜入空的寂靜觀(空觀)。
  • 無知覺明:指法身(即沒有意識知覺心的圓明)。
  • 礙無礙境:指有相、無相的各種障礙之境界。
  •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再來要觀照得知眾生所覺知的世界(依報)、身心(正報)是法身的相用,是屬於塵境的妄相(但也不可丟掉)。
  • 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法身與相用(世界、身心)兩者的關係好像鐘(鼓)體與鐘(鼓)聲一樣,鐘體不會妨礙鐘聲跑出鐘體之外,就好像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一般(即空不礙相、相不礙空,空觀不礙假觀、假觀不礙空觀)。
  • 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如此觀法成熟之後便會達到內發寂靜輕安的境界(進入黑洞)。
  • 妙覺隨順,寂滅境界:接著達到無作意的妙覺寂滅境界而生出月輪(由黑洞生出月輪是中觀的初步成就)。
  • 自他身心所不能及:此月輪不是意識心所能到達的境界。
  • 眾生壽命,皆為浮想:在此月輪中起用,內觀本心,外觀(本尊)眾生壽命皆如夢幻。

善男子,若諸修行的菩薩想要悟到清淨的圓覺,首先要以清淨的第六識心,不取如幻觀(假觀)及寂靜觀(空觀),而直接觀色身、妄心皆為修行的罣礙,而不屬於意識心層次的本覺妙明則與各種修行的障礙無關(法身是不垢不淨、原本存在),法身(無知覺明)是永遠超過眾生有相無相的各種障礙之境界。再來要觀照得知眾生所覺知的世界(依報)、身心(正報)是法身的相用,是屬於塵境的妄相(但也不可丟掉),法身與相用(世界、身心)兩者的關係好像鐘(鼓)體與鐘(鼓)聲一樣,鐘體不會妨礙鐘聲跑出鐘體之外,就好像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一般(即空不礙相、相不礙空,空觀不礙假觀、假觀不礙空觀)。如此觀法成熟之後便會達到內發寂靜輕安的境界(進入黑洞),接著達到無作意的妙覺寂滅境界而生出月輪(由黑洞生出月輪是中觀的初步成就)。此月輪不是意識心所能到達的境界,在此月輪中起用,內觀本心,外觀(本尊)眾生壽命皆如夢幻。此種方便法名為禪那(中觀的修行方法)。
附註:中觀
定義:內觀本心外觀本尊同時起用日月輪,即空有不二,中觀之義。
方法:以觀第八意識現月輪隨順起妙覺即可入中觀成就。修行者一般開始時先修空觀或假觀之一種會較有成就,但仍不究竟,假觀成就者對空有疑、空觀成就者對相有疑,此二修行者在黑漆筒中無法隨順妙覺,所以仍須繼續修行,隨順妙覺以達禪那之境。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圓覺經中論空觀(奢摩他)、假觀(三摩缽提)、中觀(禪那)的修觀方法
█藥師山 紫雲居士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藥師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新北市平溪區平湖里石硿子36號    電話:02-86352082/0988-143394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摘截任何本站文章 

Line QR